2025年10月22日,五家CSSCI学刊主编、编辑齐聚亮相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第95期学术沙龙之“我与学刊主编面对面”。来自《现代传播》《新闻春秋》《新闻与传播评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等五家知名学刊的编审专家围绕青年学者普遍关心的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难”“周期长”“刊文少”等问题与纺大师生展开线上线下的深入交流。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服装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师生,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校友李一涵参会,沙龙由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副院长马庆主持。

活动伊始,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院长望海军教授代表学院对各位学刊主编、编辑部主任拨冗莅临学院参与交流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的学科布局、教职工规模、近年来的科研产出及中英文研究论文的发表情况,希望借助“我与学刊主编面对面”这一交流平台,为未来学院师生论文发表提供指导,促进学者与高水平期刊编辑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接着,五位专家分别从期刊定位、栏目设置、审稿流程与好稿标准等方面介绍了各自杂志的基本情况。《新闻春秋》执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绍根鼓励新闻传播学各研究方向的优秀论文积极向杂志投稿。同时,邓教授指出,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更新迭代加快,论文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使用上多学科交叉,多采用多位匿名审稿专家共同审稿,刊发过程因此延长。
《新闻与传播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金波介绍了《新闻与传播评论》的特色栏目,并坦言,随着今年杂志进入“CSSCI来源刊”,投稿量成倍增长。他指出,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以及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数总量接近百万,而“C刊”每年的刊发量仅7万篇左右,造成目前中文核心期刊,尤其是“C刊”发表难。

五位专家依次在会上发言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王开明教授透露了地大学报严格的系统查重要求(重复率低于15%)与多轮修改的审稿机制,他从自身的审稿经验出发,指出好稿的共同之处在于文章逻辑的完整性与观点的统一。
《江汉论坛》编辑李涛再次强调好稿的重要性,他表示,作为综合性期刊的《江汉论坛》特别欢迎具有交叉学科视角的优质稿件。
《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刘俊教授在线上发言,他以当前研究热点“人工智能”为例,指出,此类来稿存在技术逻辑肤浅、来稿同质化严重、问题意识模糊、思辨程度缺乏、批判深度不够、热点与问题贴合不紧密等“六个不足”。他呼吁研究应杜绝以人文的方式想象技术,要超越现象描述与案例堆砌,以问题意识为先导,深入挖掘技术背后的底层逻辑,进行正反两面的批判性反思,从而实现从“研究热”到“研究真”的转变。

参会人员自由讨论现场
在自由讨论环节,青年学者的成长路径与发表困惑成为焦点。针对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马旭博士提出的“青年学者应持之以恒深度挖掘还是关注热点宏观观照”之问,刘俊教授回应,研究应在学科领域内寻求发展,兼顾“小切口”与“宏观视角”,既要关注国家战略,也要扎根实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服装学院王通副教授提出“发表的文章字数有何要求”的问题,邓绍根教授回答道:最好应为8000-12000字或10000-15000字,具体字数篇幅需根据编辑要求来增删,使其符合刊物版面,王开明教授则建议:在投稿之前应先通读心仪刊物上已发表的文章,以其字数为大概准则。王开明教授则就“如何在纺大特色下进行新闻传播交叉研究”也给出了具体建议:在大方向下寻找细分且新颖的视角进行结合;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2024届硕士毕业生、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生李一涵提出,“冷门话题”发文周期长,害怕热点冷却,刘金波编辑建议博士生应选择符合自身身份与学术积累的细分切口,从兴趣出发,避免过于宏大的选题。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徐媛副教授提出的“外审与编辑意见孰重”的问题,刘金波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认为应理性看待并综合考量各方意见。面对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代婷婷副教授提出的“量化研究与思辨研究论文哪种更容易发表”的疑问,刘俊编辑则表示,《现代传播》更看重理论深度与思辨过程,量化研究需要数据严谨,并在讨论部分进行深入延展,而非简单罗列数据。

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马旭、徐媛、刘亚、代婷婷以及艺术学院伍云秀、外语学院赵伟、服装学院王通在论坛上积极讨论
沙龙最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良好的学术发表始于深刻的问题意识与扎实的知识生产,学者们应“先成为读者,再成为作者”。青年教师应深入了解目标期刊的风格与需求,并保持与编辑部的积极、坦诚沟通,共同抵制学术中介乱象。
本次沙龙内容充实,讨论热烈,不仅为与会师生厘清了学术研究与发表中的诸多迷思,也为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学院副院长马庆表示,学院将持续搭建此类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支持师生勇于探索前沿,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健康、持续发展。